前兩天在誠品書局看到這本 我們都被字型洗腦了:看字型如何影響食衣住行,創造看不見的價值,

翻一翻目錄,覺得很心動!

這本書一定要推薦給你看,

但是我想 我們都被字型洗腦了:看字型如何影響食衣住行,創造看不見的價值 在博客來網路書店上買應該會比較便宜,

也可以順便參考其他#GOODS_NAME#的讀者心得分享,

以及推薦我們都被字型洗腦了:看字型如何影響食衣住行,創造看不見的價值 文章佳句!

這本書真的太讚了,你一定要買回來看!!(讚啦......)

最後呢!我決定再博客來網路書店買,因為品質有保障,也不擔心買貴,

還有博客來網路書店每日一書66折!

湊一湊,就免運費了,不買實在太可惜了!

如果湊滿690除了免運費還可以折抵博客來e-coupon $50元唷,

快把好書一起回家吧!!

我們都被字型洗腦了:看字型如何影響食衣住行,創造看不見的價值推薦好書必買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不只設計師要看,

每天都在「閱讀」的我們更要了解的字型暗示術!


?

字型可以讓字發出高音或低音?

字型可以讓字產生速度,變快 變慢?變重變輕?

字型可以讓兩份同樣的糖果一份變甜、一份變酸?

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種字型?

當然不只是為了好看而已,更是為了要「欺騙」你……


?

你以為只有中文字型會影響你嗎?在現在這個英文字大舉入侵的時代,電子產品iPad、iPhone或HTC,平價服飾品牌GAP或高級名牌LV……我們每天都在和這些文字互動。但字型到底是如何影響我們的閱讀內容與我們的選擇?為什麼我們特別喜愛某些品牌?特別喜歡吃某些餐廳?原來我們都被字型洗腦了!

?

這本書揭示了各種字型藝術真正的「功用」,解釋為何特定的字型或風格能激發我們特定的感受與連結。不同的字型的特質能建立信任、讓人起疑、給你自信,甚至有本事改變我們對食物的偏好,進而引導我們的消費行為。當你選用某種字型時,其實已經洩露了你的個性。而這些「暗示」就擺在我們眼前,你看見了嗎?

?

字型可以…

…賦予文字聲音,例如大寫的超大字體就像在大吼大叫,排成曲線的圓弧形好康限時商品字體感覺像在唱歌。

…改變味覺體驗,例如包裝上的圓潤字體讓糖果變得更甜,反之尖銳的字體則讓人覺得吃起來比較酸。

…建立信用和信任,例如中性的襯線字體看起來比較專業,而越是流暢好讀的字體越容易贏得你的信任。

…替文字說故事,例如花邊裝飾的字體常用在羅曼史,機械或幾何圖形的字體則是科幻小說。

…對消費者下暗示,例如在包裝印上斑駁的手寫字體,讓你覺得手中的漢堡是自家手工現做的。(但事實上呢?)

…傳遞情緒,例如有稜有角的字母容易引發觀看者的焦慮,輪廓圓弧、俐落的字母則看起來比較冷靜。

…喚起回憶、帶我們回到過去,例如在新拍的影片加上從前使用的黃色字幕,瞬間讓片子產生了時代感。

…提供視覺線索,助你迅速做出選擇,例如在超市購物時,商品包裝上的字體讓你看一眼就知道這是昂貴高級品或經濟日用型商品。

…透露你的價值觀,例如你選購的日常用品、服飾品牌、手機甚至汽車,其商標設大力推薦開箱文計一定是你所認同的。

好評推薦(按照姓氏筆劃排序)

歐文書法老師Jason 彭冠傑

設計觀察作家吳東龍????? ?

台灣菲斯特管理顧問公司 臨床心理師林俊成????? ?

暢銷作家熱門產品熱銷產品/連續創業家崴爺????? ?

資深編輯人黃威融

奧美廣告執行創意總監龔大中

讀者推薦

?

Goodresas讀者:這本書從2018熱門產品推薦產品此改變我對字型的看法!

?

Amazon讀者:市面上有許多關於字型設計的好書,裡頭有專業的排版建議,或是關於每個字體的特性,但這些都是設計師的「意見」。後來我發現了莎菈?海德曼的網站,上面有許多關於字體和字型的測驗。透過這些測驗,我逐漸認識自己對字型的看法,以及字型對我的影響;甚至我還可以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想的。莎菈不僅藉由網路測驗蒐集字體試用者的實際經驗,更與科學家合作,檢驗自己對字型的假設,算得上是一本很「科學」的字型書。我很期待她的下一本作品。

商品訊息簡述:

  • 原文作者: Sarah Hyndman
  • 譯者: 馬新嵐
  • 出版社:三采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7/03/03
  • 語言:繁體中文


↓↓↓限量特優價格按鈕↓↓↓



我們都被字型洗腦了:看字型如何影響食衣住行,創造看不見的價值 討論,推薦,開箱,CP值,熱賣,團購,便宜,優惠,介紹,排行,精選,特價,周年慶,體驗,限時

下面附上一則新聞讓大家了解時事

瓷磚商MOS House通過上市聆訊 集資1.75億 擬10月初招股

香港外國製瓷磚零售行業中最大的營運商 MOS House Group,傳已通過上市聆訊,並擬發行股票 1.4 億股,每股發行價約港幣 1.25 元,預計集資額約港幣 1.75 億元,計劃 10 月初招股,承銷商為 Raff Aello 資本。

據上市文件介紹,MOS House Group 為外國製瓷磚的零售商及供應商,專營高端歐洲進口陶質、石英及馬賽克瓷磚。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Ipsos 資料顯示,以收益計算,MOS House Group 在 2017 年位居香港外國製瓷磚零售行業中最大的營運商,市佔率約為 27.2%。

台灣每年5千人死於大腸癌!一次搞懂腸癌篩檢治療4件事

陳炳賢醫師表示,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能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攝/陳稚華)

衛福部統計,自民國95年起大腸癌居全國癌症發生數第1位,每年約有1萬多人診斷大腸癌,並有超過5千人因大腸癌死亡。大腸癌若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早期大腸癌若妥善治療,據估計存活率能高達90%以上。

不過,大腸癌近年來是否有年輕化的趨勢?

前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內視鏡室及超音波室主任、成美腸胃專科診所院長陳炳諴表示,若將國健署癌登年報自民國100-104年的大腸直腸癌資料來看,台灣大腸癌的年齡層並沒有下降的趨勢;30歲以下大腸癌比例小於1%,50歲以下比例在5%以下,50-54歲比例攀升超過8%,而60-65歲達到巔峰約14%;接著又隨年齡增長而比例下降,不過超過65歲之比例都在7%以上。但因為於105-106年癌登資料還未釋出,近兩年是否有變化目前仍未知。

為何會長大腸瘜肉?瘜肉有多可怕?

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陳炳諴解釋,大腸黏膜組織會不斷被破壞、再不斷修補,達到一種動態平衡。在重建腸黏膜細胞的過程中,若染色體基因複製過程產生錯誤,新建來修補腸黏膜的細胞會變異而形成瘜肉。大腸瘜肉根據病理分析大致可分為以下3種:

(1) 腺瘤性瘜肉 (adenomatous polyp): 表面有明顯的微血管增生,好發部位為整個大腸,依病理組織分為管腔型、絨毛型以及管腔絨毛混合型,其中以管腔型最常見,絨毛型最為惡性。此類瘜肉為大腸癌前病變,發現時建議直接切除。

(2) 發炎性瘜肉(Pseudopolyp):又稱為「偽瘜肉」,見於發炎性腸道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及缺血性大腸炎。由於大腸發炎潰瘍、細菌感染後大腸黏膜被摧毀後,大腸黏膜重新長出新組織的地方就會像一個個瘜肉的樣子。此類病患以藥物治療為主,隨著大腸發炎情形改善後,瘜肉也會消失,建議定期追蹤觀察。

(3) 增生性瘜肉(hyperplastic polyp):大腸瘜肉中常見的良性瘜肉,好發部位為乙狀結腸、直腸。外觀扁平狀的大腸黏膜突起,色澤與週邊黏膜類似或略為蒼白。此類瘜肉若小於1公分的,不需要切除。

大腸就像是人體精密的資源回收場,將身體能夠利用的養分及水分盡力回收利用,吸收完畢後無法利用的廢棄物,會經過大腸菌叢發酵後形成糞便最後由直腸排出。(圖片來源/Elionas2@pixabay)

做3次糞便潛血檢查都無異狀,照大腸鏡才發現罹癌...如何揪出腸癌?

過去曾有報導指出,有病患做了3次糞便潛血檢查都沒有異狀,照大腸鏡才發現已罹癌......民眾到底要如何做,才能真正揪出腸癌前兆?「貧血」是初步判斷是否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主要徵兆?出現哪些症狀,一定要做大腸鏡檢查?

對此,陳炳諴解釋,大腸癌早期的明確症狀並沒有特異症狀可以拿來做診斷,需要靠病史詢問及篩檢政策,並搭配高品質之大腸鏡檢來將揪出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目前乙狀結腸鏡無論在國內跟國外都已經較不建議用來篩檢,主要是沒有很好的證據顯示跟全大腸鏡有相等的大腸癌保護效力。」

陳炳諴提醒,在評估大腸癌風險中,有高風險的家族史病人必須提早開始篩檢,高風險家族史包括:

(1) 家族中有2個一等親不論診斷時的年紀,只要患有大腸癌或進行性大腸腺瘤(advanced adenoma;指大於1公分以上腺瘤、或病理上有絨毛狀villious成分、或是高度分化異常high grade dysplasia)。

(2) 家族中有1個一等親在未滿60歲以前就被診斷出大腸癌,或進行性大腸腺瘤的病人。

若符合上述任一條件,此病人開始篩檢的年紀就是其一等親診斷大腸癌時的年紀減去10歲;或是40歲即開始(要選算起來較年輕的那一個歲數),篩檢的工具是大腸鏡,且須每5年做一次全大腸鏡檢查。

「若是家族中有一個一等親在超過60歲以後被診斷出大腸癌或進行性大腸腺瘤的病人,風險相對較低一點,但仍須於40歲開始接受大腸鏡檢查;且每10年做一次全大腸鏡追蹤。」陳炳諴提醒。

(3) 他也補充說明,有少數基因遺傳性疾病會有相當高機會產生大腸癌,如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又稱為Lynch syndrome)及「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都有很高的罹癌比率,須更早以及更頻繁的進行大腸鏡篩檢。

(4) 而一般風險族群且無症狀的民眾,建議由50歲開始開始接受篩檢直至75歲。陳炳諴表示,因為國內外大型研究都顯示大腸癌有9成以上都發生在50歲以上。篩檢方式在美國是建議50歲即做第一次大腸鏡檢,之後每10年一次大腸鏡檢;若不願意一開始就做大腸鏡之病人,則建議每年用糞便潛血免疫法做篩檢。

50歲以上,每2年一次「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一定要做

對於一般風險而年齡大於50-75歲之台灣民眾,國民健康署提供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

什麼是「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陳炳諴解釋,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為檢驗糞便中微量血液的反應,目前糞便潛血檢查大多是利用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FIT),偵測人類血紅素表面抗原。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不受飲食或藥物影響、採樣方便,對於大腸直腸癌有高敏感度(80%)及高特異度(94%)。其偵測腫瘤能力遠優於傳統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結果呈陽性,則需進一步轉介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

他提到,在台灣地區,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病人中有5%罹患大腸癌,20%罹患進行性腺瘤 【即1公分或1公分以上, 有紱毛成分(villous component)或有高度細胞異型(high-grade dysplasia)】;40-50%罹患腺瘤。整體而言,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民眾,其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為一般民眾的20倍。故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病人一定要接受大腸鏡檢查。

依台灣過去的資料分析,有接受確診大腸鏡檢查的民眾,之後大腸直腸癌死亡的風險相較於未接受確診民眾,可降低50%。不過陳炳諴也提醒,還須注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敏感度僅有8成,若臨床上已經有明確危險症狀:如血便、未明原因之缺鐵性貧血、解黑便但是胃鏡並無發現出血點、解便習慣改變併體重減輕等等,就應和醫師討論是否直接接受大腸鏡檢查。

做大腸鏡前,有哪些要注意的事?

至於許多民眾也關心,做大腸鏡前要注意哪些事?陳炳諴表示,做大腸鏡的準備工作較長, 大約要2-5天的時間準備工作,清腸是最重要的事前準備。「因為腸道的乾淨度會影響檢查的品質,腸道清潔不佳,會遮蔽病灶,也容易導致檢查不完全 、延長檢查時間。」

檢查前2-5天須進食低渣飲食,檢查前一天則進食清流無渣飲食。受檢者應該要在檢查當日(檢查前5-8小時)一次喝完清腸藥物。若無法一次喝完,可分成2次服用(檢查前一晚先喝一半,檢查當日再喝一半)。上完廁所後,可看看馬桶裡的水,如果呈現淡黃色的無渣液體,是最好的狀況。

陳炳諴表示,若平日服用降血壓及心臟用藥可繼續服用,但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藥物檢查,當日應暫停服用,待檢查後完可進食後再服用。若有服用抗凝血或抗血小板製劑的病患需照會心臟科醫師衡量是否適合停用此類藥物。一般執行大腸鏡發生併發症(出血、穿孔等)的風險一般是低於1/1000-1/2000。而執行瘜肉切除術發生併發症的風險一般低於1/200。

陳炳諴也提醒民眾,當身體感覺有任何異狀時,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

更多信傳媒文章
  • 宇治源氏物語博物館 如果堅持美術館與觀光行程一樣重要
  •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之冠 消化科醫師:4件事避免大腸癌上身
非逛不可哪裡買

arrow
arrow

    sothekanh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